点燃全运圣火的海港,正带动湾区走向世界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种采集仪式于10月9日上午举行。来自海底的圣火,正式点燃。
本届全运会首次由粤港澳三地共同承办,处于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的南沙也成为此次火种采集仪式的举办地。凭借其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的独特定位,南沙正以“五港联动”发展的丰硕成果,为这场体育盛会背后的区域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集中承载着多重国家战略的先行之地,南沙拥有区位“塑港”的禀赋、政策“惠港”的引力、湾区“强港”的势能、创新“活港”的生态、城市“兴港”的底座。近年来,南沙系统推进海港、空港、数港、金融港、人才港“五港联动”发展,责无旁贷扛起“向海图强”的时代使命,协同港澳打开“面向世界”的开放格局,加力提速南沙开发开放全面展开。
今年4月,省南沙工委《关于系统推进“五港联动”推动南沙高水平开发开放的实施方案》出台,聚力以海港为核心、空港为协同、数港为基础、金融港为支撑、人才港为关键,放大了南沙的平台和开放优势,“联”出新质生产力,营造出“港”的自由便捷生态。
“空港”功能越做越实,深圳、香港等大湾区周边机场功能进一步延伸至南沙,南沙多式联运优势更具竞争力;
“数港”赋能更加显著,首创全球数源中心并纳入首批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广州数据交易所业务覆盖全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步伐加快;
“金融港”建设如火如荼,广州期货交易所交易额达36万亿元,“南沙金融30条”深入实施,产业链金融等特色金融蓬勃发展;
“人才港”品牌深入人心,协同港澳打造国际化人才特区,近三年引进国际高端人才年均增长55%。
尤其是作为南沙龙头的“海港”,迈上了由“物流旺”“港口旺”向“功能强”“能量强”跃升的新阶段,有力支撑了“海上新广东”和大湾区“一点两地”建设:
一是兴港设施更完善,打造国际航运物流“新枢纽”。目前,南沙港区建成华南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综合性港区,开通175条外贸航线,是我国通往“一带一路”沿线航线最密集的港口之一,年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箱,助力广州港稳居全球第六大港,今年1-8月完成1512.3万标箱、同比增长10.6%,构建起覆盖大湾区及内陆的江海、海铁、海空等多式联运体系,正在推动南沙港五期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南沙港区加速崛起为世界级强港。
二是航运服务更融合,打造国际航运开放“新示范”。携手港澳共建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稳居全国航运交易机构前列。集聚了广州港集团、中远海散等一批龙头企业,年水上运输周转量(超2.2万亿吨公里)约占全省八成。率先落地广东自贸区首单保税燃料油混兑调和试点业务,建设大湾区保税油供应基地,累计完成保税供油量超百万吨,航运服务功能更加复合、更加国际化。
三是贸易业态更丰富,打造国际贸易发展“新引擎”。南沙综保区成为全省唯一连续四年获评A类的综保区,跨境电商业务进出口值稳居全国综保区首位,2024年南沙口岸通关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国际贸易多点开花,前三季度国产汽车出口量(超30万辆)超去年全年总量,成为全国最大的车厘子、榴莲进口口岸和广东最大的粮食进口口岸,大宗商品贸易深度拓展,南沙日益成为企业“买全球”“卖全球”首选地。
四是临港工业更强劲,打造湾区临港产业“新高地”。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形成集聚发展态势,2024年43家相关产业主体实现工业产值318.5亿元,同比增长6.9%,中船龙穴造船基地成为我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年造船产能超550万载重吨,滚装船、LNG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占比大幅提升;绿色石化与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超300亿元,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海洋新质生产力正在持续壮大。
五是海洋文旅更新潮,打造邮轮游艇经济“新标杆”。“爱达·地中海号”邮轮接待出入境旅客超10万人次,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将以南沙为母港开启运营,离境退税商店数量增至10家。粤港澳游艇自由行正在积极推进,将吸引更多港澳游艇入境,承接港澳游艇维修及国际制造订单,南沙邮轮游艇这张“黄金名片”将更加闪亮。
南沙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粤港澳联合承办全运会不仅是一次体育盛会,也是推动粤港澳融合发展、推进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建设的重大机遇。而南沙将以此为契机,协同港澳系统推进“五港联动”,推动南沙从立足湾区到超越湾区、引领湾区,从携手港澳面向世界到走向世界,持续彰显国家重大战略性平台的地位和价值。
文章来源: 南沙招聘网 https://ns.goodjob.cn,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南沙儿童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