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招聘网 > 资讯 > 南沙资讯 > 文章详情

瞄准原始创新策源地,南沙谋划弯道超车

阅读次数:11792020-10-16 14:53
近日,南沙科学城科创交流中心土建工程顺利完工,并完成首层布展,成为中科院明珠科学园内落成的首座公共建筑。距其不远处,动态宽域高超声速风洞、冷泉生态系统大科学装置等大科学装置均已启动前期作业。规划总面积达99平方公里的广州南沙科学城正一步步从蓝图走向现实。

  依托中科院、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顶尖科研力量,南沙正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载体、推动高端优质资源落地转化,着力将南沙打造成为原始创新策源地和成果转化高地,加快建设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主要承载区。

  大手笔建设重大科创平台“栽下梧桐树,引得金凤来”

  作为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引进的首位高端人才,杨华勇教授甫一报到,便密集邀请了数十位国内顶尖大学、研究所及涉海企业、行业协会专家前来实验室考察、学术交流及合作洽谈。

  “我们想做一个海洋高端装备联合创新坊,利用5年时间把创新坊内10—20家协作单位融合打造成一个创新共同体,实现最终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在杨华勇看来,要实现上述目标的一个前提就是要依托高水平的创新平台载体。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建设项目效果图

  从业二十余年,杨华勇一直聚焦在海洋领域,是一位既懂技术研究又擅长科技成果转化的高端人才。“来南沙,就是奔着实验室而来。”杨华勇口中的实验室,是广东省对标国际一流打造的国家实验室“预备队”;是广东省及南沙近年来重点打造的科技创新平台。

  依托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冷泉生态系统大科学装置等大平台、大装置,实验室将聚焦8大海洋科学前沿基础研究,发展7大海洋高新技术研发方向,建设6大创新支撑平台,打造5个产业孵化中心。

  杨华勇认为用“栽下梧桐树,引得金凤来”形容南沙似乎颇为合适,正是得益于实验室的建立才引得大批高端人才汇聚南沙。

  实验室成立一年多,目前已汇聚47个海洋领域高层次科研队伍,其中包括16个院士团队,以全职和双聘形式吸纳的科研人员达到800余位。

  高站位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为原始创新“甘坐十年冷板凳”

  对于如何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院长高民颇有发言权,早在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落地南沙时,刚刚博士毕业的高民就经常奔走于香港与南沙两地之间,并促成了广州超算中心南沙分中心向香港科研界开放。

  “重大科学装置及重大平台的建设非常有必要。只有平台建起来了,创新要素才会集聚,才有可能催生出原始创新。”高民说。

  在他看来,科研、创新以及产业化,实质上是三件不同的事。科研的本质是把钱转化成知识,做科研是为人类探索未知知识;创新是把知识转化成钱,在人类现有的知识中找到相关知识点,做成系统或技术;而产业化则是将科技创新落地成规模化产品。

  “很多情况下,要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首先板凳要甘坐十年冷。”高民认为,利用重大科学装置及重大平台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只是一方面,南沙应该鼓励科研平台拿出30%的精力去研究最前沿的问题,并集中精力解决贴近产业的实际需求。

  香港科技大学在孵化原始创新方面做得很有代表性。而这一切也逐渐在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得以成功复制。作为原始创新与商用技术的桥梁,研究院孵化出了广州码石信息科技、广州紫川电子科技、广州材智新材料科技等十余家创业公司。

  高起点搭建成果转化平台撬动全国创新资源服务南沙

  从广州市区沿南沙港快速路、南沙大道一路南下,驱车只需1个小时左右便可抵达广州南沙科技创新中心,这里草木葳蕤、空气宜人,华南技术转移中心隐身其中。

  “要将南沙打造为华南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高地,华南技术转移中心责任重大。”华南技术转移中心执行总裁廖晓东说道。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升级为国家战略,南沙的区位优势凸显出来。南沙迅速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的桥头堡,集聚效应明显。“华南技术转移中心便是在这个背景下,选择提前布局南沙。”在廖晓东看来,华南技术转移中心落地南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技术转移枢纽平台。

  华南技术转移中心承担着两大职能,运营广东全省的科技创新券,甄选企业科技特派员。目前,华南技术转移中心依托华转网,成功集聚各类优质创新资源3万余项,促成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交易1.88亿元,超过3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受益。南沙依托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已经迅速成为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高地。

文章来源: 南沙招聘网 https://ns.goodjob.cn,转载请注明。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