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招聘网 > 资讯 > 南沙资讯 > 文章详情

大力培育特色产业项目 因地制宜探索脱贫之道

阅读次数:8712019-08-13 13:58

“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全面开花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要着力推动老区特别是原中央苏区加快发展,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仍在耳畔回响。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既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也是党的郑重承诺。脱贫攻坚的号角已经吹响。在广州市对口帮扶梅州市的背景下,过去数年间,南沙区积极帮扶梅州平远县、蕉岭县,从扶贫开发“双到”到对口帮扶,帮扶力度持续加大。2016年5月,南沙区精准扶贫工作组进驻梅州平远、蕉岭两县的相对贫困村,助力当地贫困村民脱贫奔小康。用心用情觅良计,“造血”脱贫见真章。三年来,南沙帮扶工作队伍为当地贫困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值此之际,《南沙新区报》从本期开始推出“南沙助力梅州平远、蕉岭脱贫攻坚一线报告”系列报道,分为“产业造血”、“拥抱湾区”、“红色密码”、“美丽乡村”、“扶贫故事”五个篇章,讲述南沙对口帮扶梅州蕉岭和平远两县的鲜活故事。

俯瞰蕉岭县东岭村。

  从广州南沙驱车前往梅州平远、蕉岭,需要花上五六个小时。自2016年5月起,根据省市关于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工作的相关安排,约70名南沙区扶贫干部先后赶赴平远县、蕉岭县,在两县35个相对贫困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跨越400多公里、坚守1000多个日夜,来自南沙区的帮扶队伍为这两个地处粤东北山区的中央苏区县持续“输血”、精准“造血”,积极探索因地制宜的脱贫之道。在扶贫干部推动下,空中飞舞的蜜蜂在酿造新一季的“甜蜜收获”,水中饲养的鱼虾正肥美,灵芝、百香果、红心芭乐等各式农特产从田地里长出来……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里长的,覆盖了“海陆空”的特色种养产业项目在平远、蕉岭两县的贫困村落地,帮助村民“靠山吃山”辟出一条致富小康路。

  案例

  天上飞:“甜蜜事业”越来越红火

  “我的蜂蜜产量低但产值高,一斤蜂蜜的价钱是其他蜂农的两三倍。”蕉岭县蓝坊镇峰口村村民李康祥细心打开蜂箱,踌躇满志。三年前,他还是村里的一个贫困户,如今凭借出色的养蜂手艺,成了当地的养蜂产业带头人。

蕉岭县蓝坊镇峰口村贫困户李康祥如今是当地的养蜂大户。

  2016年以前,李康祥靠捕捉野蜂养了十几群蜜蜂。但苦于没钱买蜂箱,规模和收益一直不见起色。后来在南沙区帮扶资金的支持下,他一口气买入100个蜂箱,“甜蜜事业”越来越红火。李康祥的蜂场就在家附近的山上,上好的蜜源鸭掌木随处可见。他收蜜和喂养的方式跟其他人不同,一群蜂酿出的夏蜜产量约在5到7斤,只有其他蜂农的1/4。“但我的蜂蜜纯度更高,售价70元一斤也供不应求。”李康祥说道,去年他一共收了700斤夏蜜,算上卖蜂王的钱,单养蜂这项收入就有5万多元。

  水里游:打造特色种养产业基地

  在平远县仁居镇畲溪村正在打造的特色种养产业基地内,今年三月刚放进去的500多尾草鱼、鲤鱼,正在新造的四亩鱼塘里来回游动。等到春节,这些鱼长到了两三斤,就能捞出来送到市场上卖个好价钱。

  这也是由南沙驻村扶贫干部推动的产业帮扶项目之一。该基地已流转约100亩山坡地及耕地,种养项目从今年初开始全面铺开,目前种植了1500棵红心芭乐、200棵沃柑、10000株金丝菊,养殖鸡鸭700只、狮头鹅70多只。

  “预计到今年底,光养鱼这一项就有一万多元的收益。”畲溪村驻村第一书记何文锋介绍,该基地还将加快规划实施荷田养鱼、桃花谷、民宿等项目,与邻近镇村连片打造乡村旅游线路。

  地里长:小小灵芝草撑起大产业

  灵芝草能煲汤、可入药,但做成活盆景的灵芝你见过吗?这正是蕉岭县三圳镇东岭村灵芝产业基地盘算着的一门大生意。

  在该基地的灵芝种植大棚内,一簇簇灵芝从地上冒出头来,活似长出成片的鹿角。“这棵鹿角灵芝株型紧凑,品相很不错,等再过两个月长到了四五十厘米高,就可以挪出来设计成灵芝盆景。”当地的灵芝产业带头人、蕉岭五福之乡长寿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徐贻宜指着其中一株灵芝说道。

蕉岭县东岭村种植的灵芝。

  今年在广州越秀花市惊艳亮相的活体灵芝盆景,就产自这个基地。这也是南沙区精准扶贫工作组为当地引入的产业扶贫项目。东岭村距离蕉岭县城不过12公里,是该县的省定贫困村之一,周边群山环绕,优良的生态环境特别适宜菌类生长。

去年底,东岭村灵芝种植基地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专家团队合 作,进行灵芝盆景培育和造型创意设计。

  2017年底,当时派驻东岭村的南沙扶贫干部李浩与恰好在寻找优质灵芝种植地的徐贻宜一拍即合,随即从村民手里租下7亩地打造灵芝产业基地。依托对口帮扶单位南沙区南沙街道办事处提供的帮扶资金,2018年初,第一批灵芝草在大棚里下地。

  “我们基地第一年的产值就有120万元,最主要的产品紫灵芝就占了60多万元。”徐贻宜介绍,现在该基地拓展到了10亩地,兼种香菇、金线莲等品类。今年上半年大棚里出产紫灵芝5000多斤,单这项收入就达到100万元。

  小小的灵芝草,不仅能食用,还可用于观赏。去年底,在南沙区和广州对口帮扶梅州指挥部的共同推动下,东岭村灵芝种植基地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专家团队合作,进行盆景培育和造型创意设计。目前东岭村灵芝产业基地里种了3亩鹿角灵芝,预计成熟后将带来25万元以上的收益。

蕉岭县东岭村种植的灵芝。

  村里有产业,便能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灵芝产业基地最忙的时候需要30个工人,去年该基地发出去的工资就有30多万元。“通过入股基地,东岭村里有劳动能力的31位贫困户人均一年可拿到900元的分红,村集体收入每年也增加了5万元。”东岭村驻村第一书记丁传红介绍。

  成效

  南沙对口帮扶脱贫率94.92%

  开发创意十足的灵芝盆景、打造特色种养产业基地,都是南沙帮扶队伍在当地开展产业帮扶的探索实践。从培育农林特色产业、整合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到支持工业园建设,南沙对口帮扶平远、蕉岭的产业帮扶项目遍地开花,着力打造全面帮扶格局。

  “发展脱贫产业须因地制宜,要从气候、土壤、水源、市场、技术等维度综合考量,最终才能为当地找到可持续的‘造血’式产业项目。”南沙区此前派驻蕉岭县峰口村的扶贫干部贺毅总结道。在上一轮精准扶贫工作中,他一手促成峰口村百香果基地项目落地。

  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南沙区向对口帮扶的梅州平远县、蕉岭县投入精准扶贫专项帮扶资金13670.4万元。截至今年2月,两县35条相对贫困村共引进产业化组织63个,发展特色产业79个。

  工业产业是南沙对口帮扶工作的另一个主战场。自2014年以来,南沙区累计为平远县、蕉岭县提供对口帮扶专项资金1.23亿元,其中一半以上用于支持广州南沙(平远)产业转移工业园、广州南沙(蕉岭)产业转移工业园北部园区建设,积极助推当地工业产业发展。

  产业帮扶的效益也在逐步显现。在南沙区负责对口帮扶的35个相对贫困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23户3916人。通过两地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截至今年6月,共有1446户3845人顺利脱贫,脱贫率为94.92%;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328.16元,比帮扶前增加8767.4元。

  记者手记

  精细管理助力产业扶贫开花结果

  “要带动贫困村脱贫,还是得靠产业项目。”这是笔者走访南沙对口帮扶贫困村这一路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如何为当地“造血”、激发其内生动力,成为南沙区驻村扶贫干部的必考题。

  梅州平远、蕉岭地处粤北生态发展区内,基于此,发展生态友好型特色种养业,是南沙区派驻两县的精准扶贫工作组在产业帮扶上的主要探索方向。但培育农业产业并不是一件可速成的事情,常常要“靠天吃饭”。这也对产业项目的基础条件配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实现从传统的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成为关键。

  以峰口村的百香果产业为例,该项目改变了村民以往“小、零、散”的种植模式,集约数十亩土地,精心选择嫁接苗、适时给叶面施肥补充微量元素……细微之处皆是大学问。从育苗、施肥到防病虫害等各阶段的种植管理环环相扣,这才种出了品相好、不愁卖的百香果。

  总体来看,产业帮扶离不开资金、技术、人力、市场资源等要素的支撑。对农业产业项目而言,引入精细化管理模式,更是助推其成功“开花结果”的必要保证。

  撰文:南沙新区报记者余丽颖

  摄影:南沙新区报记者刘伟

文章来源: 南沙招聘网 https://ns.goodjob.cn,转载请注明。

搜索